新闻中心
  • 海问资讯
  • 行业新闻
什么模型,能帮你找到真正喜欢的工作?
发布时间:2019-6-17      浏览量:129次

前几年,西方流行一套“冰山模型”的理论,在国内刮起一阵胜任素质风,不少企业把胜任素质模型奉为灵丹妙药,花了大笔钱,请了教授专家,建了胜任力模型。


那么,什么是“冰山模型”呢?

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来的,它描述了一个人的个体素质要素,也就是说,你是否胜任一个岗位,匹配程度如何,市场薪资值多少,都是这个模型可以解释的,很多大公司都会用它来进行人才招聘和培养。

冰山模型从上到下有很多要素,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识和技能。中间的要素是能力,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等。冰山模型最底下包括价值观、性格特质、动机。

“冰山模型”虽好,但很多企业花了大力气引进之后,也许是因为“水土不服”,最后,无法应用,锁到文件柜里;或者用了,也没见绩效有什么起色。


笔者经过多年对冰山模型的研究,结合多年的人力资源实践工作和东方人的思维习惯,创作开发出适合东方文化的胜任素质模型——“职业树”模型。


“职业树”模型的胜任素质特征的内在关系是什么呢?我们首先看知识与技能关系,再看职业素养与知识、技能的关系,最后看职业素养与知识、技能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

知识与技能关系:


1、知识是知道怎么回事。

2、技能是运用知识解决事情的能力。

3、知识是技能的基础。


职业素养与知识、技能关系:


1、知识和技能:知识、技能非天生,可通过后天的学习、培训逐步积累和沉淀,较容易获得。

2、职业素养:源于个性特质和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。个性特质是天生的,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是从出生到死亡逐步形成、逐渐完善的,一般难以改变。

3、职业素养是知识和技能的土壤,职业素养的境界决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宽度、深度、高度、精度,知识和技能需要职业素养来


职业素养、知识、技能三者关系:


1、职业素养为隐性,知识、技能为显性,隐性和显性关系。

2、职业素养决定知识、知识决定技能。用“冰山”来形象诠释六大胜任力特征,称胜任素质——“冰山”模型,同理,用 “职业树”(如图)来形象诠释三大胜任素质,故称为胜任素质——“职业树”模型。




那为什么用“职业树”来诠释胜任素质特征呢?

树由根、树干、树枝和树叶三大部分组成,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树干粗壮,要想树干粗壮必须根系发达。

根、树干、树枝和树叶的内在结构特点和因果关系,恰好与胜任素质的三大层面职业素养、知识、技能的胜任特征的内在结构特点和因果关系同理。

树,代表着绿色、绿色代表着生命、生命代表着成长与活力。用“树”来形象的诠释胜任素质恰到好处,土壤下的隐性根系代表职业素养,土壤上的显性树干代表知识,树枝和树叶代表技能。

树,喻意可以延伸,树的果实意味着收获,代表着胜任成果,树的土壤可以比作为企业的平台,阳光雨露可以比作为社会大环境。

胜任素质是基于组织中的职业人,把职业人比作一棵“树”,比作职业人的“树”称为“职业树”。

用“树”图的形式来表达职场某岗位胜任素质三大指标(职业素养、知识、技能)的内在的结构特点和因果关系的图形称为胜任素质——“职业树”模型。

我们来看看“职业树”模型与 “冰山”模型有哪些不同。

胜任素质——“职业树”模型与胜任素质——“冰山”模型都是针对都一个命题,解决同一个问题,出发点和使命都是相同的,但“冰山”模型是西方文化来诠释,“职业树”模型用东方文化来诠释。

“职业树”模型借鉴了“冰山”模型的理念和思路,不少的地方是相融的,同时,“职业树”模型在推理上比“冰山”模型更严谨,喻意上更生动形象,理解上更通俗易懂,推广上更利于记忆和传播。总而言之,“职业树”模型是用东方的思维、东方的语言开发出来的东方味道的胜任素质模型。“职业树”模型与“冰山”模型相比有如下特点:



一、对胜任素质特征的划分逻辑不一样 




“冰山”模型将胜任特征分为六大层面,分别是知识、技能、社会角色、自我概念、特质、动机,“职业树”模型将胜任特征分为三大层面,分别是职业素养、知识、技能。

表面上看,“职业树”模型隐性的职业素养打包了“冰山”模型隐性的社会角色、自我概念、特质、动机,其他的一样,其实不然,“职业树”模型的三大胜任特征的顺序为职业素养、知识、技能,“冰山”模型的顺序为知识、技能、社会角色、自我概念、特质、动机,内在的逻辑关系不一样,“冰山”只区分了知识、技能和社会角色、自我概念、特质、动机显性与隐性关系,至于知识与技能之间,技能与社会角色之间、社会与自我概念之间、自我概念与特质之间、特质与动机之间的内在关系没有阐述清楚,尤其是在知识、技能的前后关系上表述模糊。

“职业树”模型不仅区分了职业素养、知识、技能隐性与显性关系,而且明确表示了内在的逻辑关系,职业素养决定知识、知识决定技能,这条线明确而清晰,从隐性到显性,从基础到上层。在这里也体现了东、西方思维的差异,东方研究问题从表到里,阐述问题喜欢从里到表,西方喜欢怎么来就怎么去。


其次,社会角色、自我概念、特质、动机是翻译过来的,带有西方文化的痕迹,理解起来比较费劲,况且这些概念是同一属性,相互接连,在交接带的地方很难完全界定清楚,界限越多,争议越多。西方喜欢定量细分,而东方喜欢定性,模糊定量。根据东西方的思维差异,把社会角色、自我概念、特质、动机等同一属性的概念用东方通俗的定性语言——“职业素养”打包来表述,概念既界定清晰,又简单、易懂,用模糊定性的概念达到清晰的效果。

“冰山”模型胜任素质六大层次特征,根据东方人思维习惯和记忆习惯,很难一次性准确记清楚超过“五”的东西,不如用三大层次特征来得简单,容易传播和记忆。



二、对胜任素质特征表示的模型内在结构不一样




“冰山”模型用“冰山”来形象阐述胜任素质,“职业树”模型用“树”来形象阐述胜任素质。表面上只是“形”不一样,用的“道具”不一样,其实有太多的不一样。“冰山”用水上和水下,只区分的了显性和隐性,而“职业树”模型,不仅用土壤上和土壤下区分了显性和隐性,而且还带来一系列的东西。

“冰山”是冷的,没有生命和活力,“树”是绿色的,代表生命与活力。“冰山”与职业无关,“树”可以表示组织中“职业人”,可以给他赋予活的生命,称为“职业树”。

“冰山”只有水上和水下的角度来阐述,“树”有根系、树干、树枝与树叶、果实、土壤、阳光雨露、光合作用,根系代表职业素养、树干代表知识、树枝与树叶代表技能、果实代表绩效、土壤代表组织平台、阳光雨露代表社会大环境、光合作用代表工作,胜任素质的胜任特征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概念可以用“树”的相关部位来形象的表示,而且能形象的阐述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因果关系,比如根系发达才能树干粗壮,树干粗壮才能要想枝繁叶茂。

看一个人能否胜任一份工作,光看表面还不行,还得看“职业树”底部的东西。